礁岩生态缸十二大成功法则

[复制链接]
3952 5
饿乌龟Lv.0 发表于 2004-3-2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合川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想成功创造一缸鱼只、无脊椎动物间彼此生态平衡的礁岩生态缸吗?那么以下的十二在成功法则,请您一定要详细阅读!所谓的礁岩生态缸,是比较单纯只养海水鱼的海水鱼缸,以及以软体动物为主的无脊椎造景缸更涵括了海洋中的所有生物,所以可以说,礁岩生态缸是海水中最完整且最合太自然生态的造景缸。

一、适合的鱼缸选择
   礁岩生态缸的鱼缸高度宜在45-60公分,以能创造强光带、中光带、弱光带之灯光照明;鱼缸 宽度宜在30公分以上,以能摆放多灯组灯具及加强造景之景深。

二、循环的底床设计
   底床装设以马达带动的导流管,以形成循环的底床,来增加底床中水流及气体之流通,避免底床因还原作用而变黑。

三、合适的照明组合
   单细胞虫黄藻及海藻需要红光、绿光、蓝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礁岩生态缸必需同时使用冷色系及暖色系的全光谱光质灯源,照明8-10小时,配合蓝色光质的灯源,照明10-12小时。

四、恒定的温度控制
   礁岩生态缸的最适度温度在25-27℃,必需使用加温器及冷水机,利用冷热控制方式,使温度恒定在最适宜的范围内。

五、完善的过滤组合  
   以物理性滤材、化学性滤材及生物性滤材组合成过滤系统,并以沉水马达制造每小时不次以上的循环速度,并以高出水量沉水马达制造乱流,以消灭循环死角。以维持礁岩生态缸的水质在:

NH3/NH4:0mg/1,  NO2:0mg/1,  NO3:5mg/1,  PO4:0.1mg/1/。

六、稳定的水质管理

   利用水质处理剂及海水营养添加剂将人式海水调整成符合礁岩生态缸之水质条件,并持续维持水质在:pH:8.2,

比重:1.020-1.024,KH:9-11°dKH,C1:0mg/1,Cu:0mg/1,


电度:51-57mS/cm,氧化还原电位: 350-450mV的稳定安全范围中。
七:专用的鱼类饲料喂食
   依据海水鱼及无脊椎动物食性,选择营养完全均衡、并有添加免疫配方及天然色素的鱼类专用饲料,于定时、定点、定量喂食,使鱼类能适宜地摄食并健康地成长,且增强对病原体之抵抗力,及促进体色之增艳效果。

八:完整的礁岩生物营养添加
   无脊椎动物、单细胞虫黄藻及海藻等礁岩生物,需要所有必要的无机营养盐都存在时才能正常的生长代谢,利用各种礁岩生物营养剂的添加,以维持Ca在400-450mg/1,Fe在0.1-0.2mg/1,微量元素浓度在0.1mg/1,使礁岩生物能完全不虞匮乏的正常生长。

九、活性的微生物分解
   利用有益微生物的添加,建立稳定的生物过滤系统,以自然分解水中及底质中的有毒物质,维持水质在

NH3/NH4:0mg/1,  NO2:0mg/1的安全的状况下。

十、适宜的生物相组合
   以礁岩生态缸之主题,选择可以搭配的无脊椎动物、鱼类及海藻品种,依据无脊椎动物对光照的需求性、种间的竞争性,及海藻的延长性,摆设其最适宜的生长位置。原则上,5公升的水量可以饲养1公分长的鱼只。

十一、定期的水质监测
   利用水质检测剂及仪器系统,定期检测水质因子并做记录,以随时了解水中的水温、比重、pH、KH、C1、Fe、Ca、Cu、微量元素、PO4、NO2、NO3、NH3/NH4、导电度、氧化还原电位等水质状况,并做出最适宜的处理及控制。

十二、正确的藻害及鱼病的防治
   [平时做好防治工作]是解决藻害及鱼病问题的不二法则。遵循AZOO礁岩生态缸设缸步骤,将藻类预先控制在设缸之时,并利用鱼病护理系列,平时正确地预防鱼病之发生,罗病后适时、适量地对症治疗鱼病。
签名被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5

ludengLv. 发表于 2004-3-2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信息港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石头Lv.2 发表于 2004-3-2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中区 /信息港
不喜欢礁岩生态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天1973Lv.2 发表于 2004-3-2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中区
太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yunfengLv.2 发表于 2005-6-1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黑龙江哈尔滨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洒的走开Lv.2 发表于 2005-8-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Service@cqh2o.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3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