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鱼类

[复制链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12186732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小鲤(Cyprinus (mesocyprinus) micristius)又称:中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菜呼、麻鱼、马边鱼。英文名:Dianchi carp 。   濒危等级:濒危。   体型似鲤,侧扁,背微隆起,腹圆而平直。头锥形。吻短,稍尖。口端位,马蹄形。唇薄。须2对,吻须较口角须长。鳞较大,侧线鳞36-39。背、臀鳍均具硬刺,后缘具细齿;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后,外缘微凹;偶鳍均大。主行下咽齿第二、三枚齿冠面具一道沟纹。头部和体背部青灰色,体侧及腹部淡黄色;眼上部红色;背、尾鳍灰绿色,其它各鳍边缘黄色。   多栖息于水草较多的静水水体中,为中下层鱼类。食性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以水生昆虫和小虾占多数,其次是小螺、丝装藻类和枝角类等,偶尔也食少量小鱼。5、6月为繁殖期,也有少数延至7月初,喜在近湖边的岸滩具泥沙的地方产卵,怀卵量少,一般仅万粒上下。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20-160毫米。生长较慢,一般体重约250克左右。   小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滇池,历史产量不高。近年来,滇池大量发展高背鲫和鲤鱼,而小鲤的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滇池水位下降,水质污染,酷渔滥捕和引种不慎等诸多原因,导致小鲤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近20年来未再见到踪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1332071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异龙鲤(Cyprinus (Mesocyprinus) yilong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红眼尖嘴、小红眼鱼。英文名:Yilong lake carp 。   濒危等级:绝灭。   体型似鲤。头锥形。吻尖。口端位,呈马蹄形,口裂略斜,上颌略长于下颌。唇较薄。须2对,发达,口角须较吻须长。眼大。鳞较大,侧线鳞37-39个。背、臀鳍均具后缘带细锯齿的硬刺,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外缘平直;胸、腹鳍均长。下咽齿主行的第二、三枚齿齿冠具一道沟纹。头部和体背灰黑或带浅绿色,体侧银白带黄色,腹部乳白色;眼球上部橙红色;奇鳍灰色,偶鳍微黄。   多栖息于湖中深水无草处。主食浮游生物。产卵期为4-5月,卵产于草上。个体不大,体长约100-130毫米。   异龙鲤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异龙湖。历史上曾为异龙湖的习见种类。在1952年和1971年先后两次开河放水,造成湖中水位下降达4米以上,水面大为缩小,湖岸大面积的浅滩、石砾场及湖湾干涸,鱼类栖息和繁殖场所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和1980年又连续两年干旱,至1981年4月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湖干涸20余天的旱情,使异龙湖的特产鱼类异龙鲤绝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13517405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大眼鲤(Cyprinus (cyprinus) megalophthalmu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老鱼头、壳子鱼、草壳鱼。英文名:Bigeye carp 。   濒危等级:濒危。   体形似鲤。背部不显著隆起。头大,宽而侧扁,头长约与体高等长。吻短钝。口端位,呈深弧形,上下颌约等长。须2或1对,吻须甚短小,或消失。眼大。鳞较大,侧线鳞35-37个。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前,背鳍外缘明显内凹;偶鳍均大。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3道沟纹。侧银灰色,腹部灰色,腹部白色。各鳍浅黄色。唇前缘黑色。侧线上方各鳞片后缘有新月形小黑斑。头侧和肩带处有银白色斑。   生活在沿岸带的中上层水域,冬季在水较深的地方栖息。喜集群活动。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小鱼、虾及丝状藻等。产卵期为5-6月,产卵场主要在浅水地带水质清澈、底质为砾石处,产卵于水草上。一般体长70毫米左右个体性成熟。成鱼重达1公斤以上。   大眼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洱海。   大眼鲤个体不大,但肉味鲜美,为产区主要食用鱼类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洱海水位下降后,使原产卵场干涸或成沼泽,大量水草繁生,已不适宜大眼鲤产卵。再则长期的过量捕捞,且外来引入鱼类中的一些小型野杂鱼大量吞食其鱼卵,导致产量明显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15284647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春鲤(Cyprinus (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春鱼。英文名:Long pectoral carp , Longfin carp 。   濒危等级:易危。   体形似鲤。头较窄,长大于体高。吻尖长。口端位,上颌略长于下颌。须通常为2对,也有1对,吻须短小,常缺如。眼较大。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后,背鳍外缘显著内凹;胸鳍达到或超过腹鳍起点;腹、臀鳍均大。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3道沟纹。体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体侧上部鳞片具明显黑斑。背鳍与偶鳍浅黄略带红色,尾鳍浅红色。   平时栖息于湖中敞水区。食性杂,主要摄食底栖寡毛类动物,也食昆虫、螺蛳、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植物等。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个体约为200毫米。产卵期在3-5月,较集中于4月,因产卵较早,故有春鱼之称。卵产于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上。   春鲤为我国特有种,仅见于云南洱海。   个体较大,历史上产量较多,为洱海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自29世纪70年代后期水位下降、酷渔滥捕和引种不当,造成春鲤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极少见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16146796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大头鲤(Cyprinus (C.) pellegrini)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大头鱼,碌鱼(《澂江府志》)。英文名:Barbless carp 。   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体形似鲤。尾柄细长。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过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体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背鳍灰黑色,偶鳍及尾鳍淡黄色,尾鳍下叶带红色。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迅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量很少。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颇受人们欢迎。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鮍、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身抗病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16496409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云南鲤(Cyprinus (cyprinus) yunnan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黄尖嘴。英文名:Yunnan carp 。   濒危等级:濒危。   体形似鲤。头长,尖而窄。吻尖长,鼻孔前方微隆。口亚上位,下颌稍突出。无须,或口角偶有1对短须。眼较大。鳞较大,侧线鳞35-37。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几乎相对,背鳍外缘内凹;胸、腹、臀鳍均小。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沟纹3-4道。体背部黄绿色,体侧渐淡带银白色。背、尾鳍草绿带灰黑色。胸、腹、臀鳍金黄色。尾鳍下叶稍带红色。   喜生活于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多在水体的中下层游动和摄取食物,行动较迅速。适应力强,离水不易死亡。杂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小鱼、虾、水生昆虫的幼虫等,部分个体也摄食水草。产卵期为4-5月,卵粘附于水草上。体长130毫米的个体已达性成熟。一般2-3龄后生长迅速显著增加。常见个体体长100-200毫米,大个体体重可达500克左右。   云南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杞麓湖。   云南鲤个体中等,肉质极佳,原为产区常见经济鱼类。自1964年杞麓湖引进外来养殖鱼类后,由于带进了很多小型非经济鱼类,这些小野杂鱼大量繁殖并吞食云南鲤的卵;加上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水位急剧下降,致使湖中大部分水生植物干枯死亡,破坏了产卵场;再加上污水的排入而使湖泊富营养化,使云南鲤失去了原生存环境。现已多年不见云南鲤的踪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9183869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尖裸鲤属。俗称:斯氏裸鲤鱼。英文名:Naked schizothoracin 。   濒危等级:濒危。   体修长,略侧扁。头长锥形。吻部尖长。口大,端位,呈深弧形。上唇较发达;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颏及颊部有粘液腔。无须。眼较小。体裸露无鳞,仅肩带处有少数不规则的鳞片及纵行的臀鳞。背鳍刺粗壮,后缘具深锯齿,背鳍位置较后;胸鳍短。体背侧青灰色,有暗斑,腹部银白色。背、尾鳍青灰色,胸、腹、臀鳍末端橙红,背、尾鳍上具多数斑点。   栖息于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原水域,多在江中游的各大干支流的流水处活动。由于海拔高、年平均水温低,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尖裸鲤适应于以降水和高山雪水为源,水流较清澈的环境。主要以其它鱼类及水生昆虫等为食。   尖裸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个体可达600毫米以上,体重超过3.5公斤。   尖裸鲤的分布局限,数量不多,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年龄迟。过去由于藏民受传统和宗教的影响而不食鱼,使尖裸鲤能长期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大量内地人口进藏开发,捕鱼强度不断增强,其捕捞量远远超过其生长的速度,造成目前种群数量锐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257552313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台细鳊(Rasborinus formosae)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细鳊属。英文名:Taiwan lesser-bream 。   濒危等级:易危。   体呈长棱形,侧扁,头后背不显著隆起,腹鳍基至肛门具棱。头小,尖细。吻短而钝,突出。口亚上位,斜裂。无须。眼大,位于头中央偏前。鳞薄而易脱落。侧线位于体中轴之下,前端微下弯,侧线鳞45-47。背鳍位后;胸鳍末端尖;腹鳍短;臀鳍条多,基部长;尾鳍深叉状。体背灰色,下侧面和腹部银白,体侧中轴有灰色纵纹,尾鳍灰色,其它鳍微透明。   生活在较清澈的静水或缓流水的小河、小溪中。野生数量甚少。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此外,在海南岛部分水系、广西钦州(钦江)、广西藤县至云南罗平县的西江中也有分布。近年来由于南方的小河溪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造成原有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台细鳊的生长、繁殖受到很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8458882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又名裸腹重唇鱼(Diptychus kaznakov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叶须鱼属。俗称:花鱼。英文名:Bilobed lip schizothoracin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略呈圆筒形。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下颌前缘无角质,内侧微具角质。下唇发达,分2叶,无中叶,两侧叶前部相连,后缘内卷。须1对,位于口角,粗壮而长。体被细鳞,体侧近腹部处鳞片退化,埋于皮下或胸、腹部裸露;侧线鳞98-117个,其大小约为体鳞的2倍。臀鳍发达。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体背灰褐色,分布有均匀、不规则的小斑点,腹部灰白,头上部及背、胸、尾鳍具有多数斑点。   一种适应于大江河干支流流水生活的鱼类,有时也栖息在附属水体。具有春季上溯,秋季下游的生活习性。生长速度甚慢,性成熟年龄较迟。   分布于四川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水系和怒江、澜沧江。   原在金沙江中有一定数量。近年来由于高强度捕捞,捕捞量远远超过资源的自然增殖量。加之生态环境的变化,水体污染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一些江段已基本绝迹,仅在上游偏僻地区有少量个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237288164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属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七粒浮子。英文名:Amur sturgeon 。   濒危等级:易危。   IUCN(1996)EN CITES(1997) 附录Ⅱ。   体长梭形,头尾部尖细。头部呈三角形,顶部较平。吻尖,平扁。口小,下位,横裂,口唇具花瓣状皱褶。吻腹面口前方有横列的须2对,等长,须基部前方若干疣状突,多数为7粒,故称之为七粒浮子。体被5行纵列骨板状硬鳞,各硬鳞上均具锐棘,鳞间皮肤粗糙。背鳍后位;胸鳍位近腹面,第一不分枝鳍条长,略硬;臀鳍位于背鳍基部之后;尾鳍歪形。头部及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面白色。   施氏鲟是一种典型的江河鱼类,不作远距离洄游。属于中下层鱼类,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活动。日常所见的多为单独个体,很少群集。平时多栖息于大江之江心、江套以及旋流里,更喜水色透明、底质为石块、砂砾的水域。平时行动迟缓,喜贴江底游动,很少进入浅水区和湖泊;而当江中春季涨水及风浪大时游动甚为活跃。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解冻时游往产卵场所。性成熟个体一般长,在1米以上,重6公斤,年龄在9龄以上;雌鱼稍晚。产卵期长为5月底至7月中,在江河干流,小石砾底质环境中产卵,水温为17℃,怀卵量为51-280万粒。卵具粘性。鲟的食性依鱼的不同年龄而异。幼小个体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虫为对象,成鱼除索食底栖动物外,还食小型鱼类,甚至捕食水蛙。性成熟的个体在产卵期索食强度很低,甚至停食。   鲟鱼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自黑龙江上游至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河口均有。   鲟鱼个体不及鰉鱼大。1979年测量的136尾鱼的平均长度为1.54米,平均重量22.5公斤,其中最大个体长2.44米。其寿命比较长,曾测量1尾长2.3米,重102公斤的鲟鱼,约45岁。鲟鱼为大型名贵的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除供鲜食外,可以燻制,其味更佳。其卵巢也是加工食品鱼籽的原料。鱼鳍可制成鱼翅。鳔及脊索都为鱼胶的原料。鳔与鰉鱼鳔具有相同的药效。   由于本种是长寿型、性成熟年龄较迟的大型鱼类,雌性最小成熟年龄为15年。由于捕捞过度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渔获量不断下降。目前将临近濒危。   俄罗斯曾对本种的驯养和繁殖进行研究,获成功后推广为湖泊和水库的养殖对象之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始,开展了人工繁殖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并在饲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饲育幼鲟的经验。目前正在开展鲟、鰉的人工杂交试验,培育出杂交子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Service@cqh2o.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3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