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鱼类

[复制链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20525034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昆明鲇(Silurus mento)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俗称:鲇鱼。英文名:Kunming-lake catfish , Kunming catfish 。   濒危等级:濒危。   IUCN(1996)EN . CITES(1997)附录Ⅱ。   体长,背缘接近平直,前驱短,后躯长而侧扁。头宽钝,平扁。吻短,圆钝。口宽大,下颌较上颌长,后端约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密生绒毛细齿;犁骨齿带中央不连续。须2对,上颌须至多伸达胸鳍基;下颌须细短约可达眼后缘。体无鳞。侧线侧中位。背鳍很小,起点约位于胸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中点,背鳍条4-6;臀鳍基很长,与尾鳍几乎相连,仅有一缺刻相隔,臀鳍条61-73;胸鳍钝圆,胸鳍刺前缘粗糙;腹鳍小,左右鳍基紧靠,鳍条末端伸过臀鳍起点;尾鳍斜截或略凹,上叶较下叶稍长。头体背侧青灰色,有云状斑纹,腹部乳白色。   喜生活于湖岸多水草处,白天隐于水底,晨昏活泼索食。为肉食性鱼类。   昆明鲇为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昆明滇池。   昆明鲇原为滇池常见鱼类,为食用经济鱼类之一。由于滇池周边人口急骤增多,大量生活水泄入湖内,使湖水富营养化;其次工业废水注入湖中造成水质恶化,再则长期过度捕捞;同时,湖中引种带入一些其它鱼类等因素,使昆明鲇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几乎绝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21234683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属鲇形目,长臀鮠科,长臀鮠属。俗称:骨鱼、枯鱼。英文名:Helmet catfish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侧扁,背鳍起点为体最高处。头平扁,略呈三角形,背面骨粗糙裸露。吻突出,钝圆。口近端位,弧形,上颌略突出。上颌齿带横列,中间有裂缝;下颌齿带明显,分为左右两块;齿绒状。两鼻孔相隔较远;前鼻孔近吻端,呈短管状;后鼻孔有1发达的鼻须,鼻须一般伸达眼后缘,个别略超过或仅至眼中心。上颌须1对,一般伸达胸鳍刺的1/2-4/5,较小个体可达胸鳍刺的末端。下颌须2对,下颏外侧须一般达胸鳍起点,下颏内侧须可达峡凹部。鳃孔大,鳃膜游离。匙骨后端尖形。体无鳞。侧线直线形。背鳍很高,尖刀形,位于体背前部,硬刺的后缘和前缘的上部具弱锯齿;脂鳍短,后端游离;臀鳍甚很长,臀鳍条26-34;胸鳍位低,后伸不达腹鳍;腹鳍位于背鳍基后,伸达臀鳍;尾鳍尖叉状,体背侧橄榄色,腹侧乳白色。鳍灰白,基部黄色。   为亚热带山麓河溪底层鱼类,喜清澈流水环境。善游,性贪食,以虾类、小鱼、底栖水生昆、小型贝类等为主食。   长臀鮠为珠江水系特产种,分布于广西的左江、右江、红水河、邑江、郁江、黔江、浔江、西江、桂江,广东的北江,贵州的南盘江。海南岛与云南元江另有一亚种。   长臀鮠原在珠江水系(尤其在广西各江)很习见,最大个体体重可达1公斤。由于其肉味鲜美,含脂肪量较多,原为珠江深受欢迎的主要食用鱼类之一。近数十年来,由于人口骤增,捕捞过度,致使资源量明显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22137051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中臀拟鲿(Pseudobagrus medianalis)属鲇形目,鲿科,拟鲿属。俗称:弯丝。英文名:Dianchi bullhead , Dianchi lake bullhead 。   濒危等级:濒危。IUCN(1996)EN。   体长,背鳍弧度和缓,约与腹缘相等,背鳍之前渐平扁,以后渐侧扁。头平宽大,平扁。吻圆钝。口宽,下位,横裂。两颌及犁、腭骨有齿。后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约达胸鳍;下颌前须短,后须达鳃膜。鳃孔大,鳃膜游离。侧线平直。体无鳞。背鳍硬刺锯齿弱;脂鳍基较臀鳍基略短;臀鳍13-17;胸鳍硬刺锯齿强;腹鳍略达臀鳍;尾鳍后缘微凹,近截形。头背包括上枕骨棘背面被皮肤。体黄色,有3-4个大黑斑,腹部较淡。   生活于南岭北麓高原河流及湖中,为底层中小型肉食性鱼类。   为云南特产种,仅分布于金沙江南侧支流普渡河水系禄劝掌鸠河、滇池。  过去在滇池及其下游为习见鱼类。自20世纪50年代始,由于人口骤增,生活污水及工厂污水向湖内排放过多,使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剧变,鱼类不能适应生存。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大规模围湖造田,更加剧了鱼类生存的困难。自1958年后数量逐渐减少,至1980年后更为少见,现已处于濒危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23457666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魾(Bagarius bagarius)属鲇形目,鮡科魾属。俗称:面瓜鱼、黄鱼。英文名:Yellow sisorid-catfish 。   濒危等级:易危。   头和体前部特别粗大平扁,背缘以背鳍起点处为体最高,往前后渐低,尾柄圆,腹面平。头宽大,前端楔形。吻钝圆。口大,下位,弧形;齿尖锥形,大小不等,下颌齿较前颌齿稀疏,外列齿较大,约呈1行排列。眼小,位于头背侧。具颌须1对和颏须3对,颌须发达,宽扁,末端细长,后伸达胸鳍基后端,颌须有皮褶与吻部相连;颏须纤细。头背及体表皮肤粗糙,布满纵嵴突,腹面光滑。背鳍硬刺后缘光滑,末端柔软,延长成丝状;脂鳍短;胸鳍平展,硬刺后缘有弱锯齿,末端亦呈丝状,延至腹鳍基后端;尾鳍大,深分叉,上下叶末端延长成丝状。体灰黄,背鳍后方、脂鳍下方及尾鳍基前上方各有一灰黑色大鞍状斑,下延过侧线,偶鳍及尾鳍布有黑斑。   主要栖息于大江河的主河道,为底栖鱼类。性凶猛,猎食性,主食小型鱼类,亦食蛙类及虾类。约在5-6月份繁殖。   国内分布于澜沧江下游;国外分布到印度、缅甸和泰国等。   对其野生状态数量不甚了解。但常可见到。近数十年来,由于产区人口剧增,电、毒、炸等有害捕捞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致使其资源量急剧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24238859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长身鱖(Coreosiniperca roulei)称长体鱖。属鲈形目,鮨科,长身鱖属。俗称:竹筒鱖、彩鱖、彩桂。英文名:Slender mandarinfish 。   濒危等级:易危。   体较细长,近似圆筒形,其长为高的5倍。头长,稍平扁。吻尖。眼中等大,临近头背缘。口裂大,稍倾斜,下颌明显突出;上颌达眼下方。两颌及犁、腭骨有尖齿,口闭合时下颌前端犬齿外露。前鳃盖骨后缘有十多枚细锯齿,腹缘有向前倾斜的鳃盖骨棘2枚。鳃盖后端有1枚扁平棘,其上端有较小的短棘1枚。鳃膜左右分离且不联于峡部。鳃耙退化为痕粒状。肛门近臀鳍。体被弱小的栉鳞。头及前腹面无鳞。侧线前端位较高,至尾柄处为侧中位。幽门盲囊5-10个。背鳍条ⅩⅢ-ⅩⅣ-10-11;臀鳍条Ⅲ-7;腹鳍近胸位;偶鳍与尾鳍圆形。体黑褐色,具不规则的黑斑,腹侧灰白,各鳍黄色。   为暖温带山溪鱼类,喜水体底质多石的清流水环境。为肉食性中小型鱼类,善游,以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为食。最大体长约为200毫米左右。长身鱖是我国东部的特产鱼类。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广西等地水域中。   长身鱖虽分布广,但数量不多。近数十年来人口骤增,捕食过多,加之水环境的枯竭和污染,导致其资源量急剧减少,现在已很稀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2559083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线足鲈(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又称毛足鲈。属鲈形目,斗鱼科,线足鲈属。俗称:木渣鱼、蓝宝石、大飞船、印度斗鱼、大核桃。英文名:Giant gouramy , Spotted gourami , Bluegourami 。   濒危等级:易危。   体近卵圆形,极侧扁,背鳍起点处为体最高点。头小,头长远小于体高。吻钝圆,其长小于眼径。口裂小,上位,下颌突出。唇略发达。眼较大,位于头的前半部。眶前骨下缘游离,具锯齿。鳃盖骨外缘亦具细锯齿。头及体均被有较大栉鳞。侧线鳞35-39,侧线至背鳍起点的垂直下方急剧下弯,到尾部呈侧中位。背鳍具硬棘7枚;臀鳍具硬棘10-13枚,鳍条31-37枚;胸鳍圆形;腹鳍胸位,鳍棘退化,第一鳍条呈长丝状,可伸过尾鳍基;尾鳍叉形。体色艳丽基色银白带绿色光泽。自吻部至尾鳍基具多数蓝色斜横纹;体侧中央和尾鳍基部各具1蓝色圆斑。背、臀、尾鳍具多数亮蓝斑点。雄鱼体色较深,背鳍方长。   主要栖息于池塘、小河湖、沟渠等水草较多的静水环境水体。对环境的生活适应性强,体质强健。主食浮游生物。生殖期为3-4月。雄鱼吐泡沫与碎草混合,筑成浮于水面的产卵巢。个体小,色彩艳丽,易饲养,是国际上常见的热带观赏鱼之一。   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澜沧江下游;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各地。   在其分布地原来有一定数量,较常见。近年来,由于水量大减,其栖息地的小河沟塘等多已干涸;另外,一些水塘多被用作饲养家鱼,而此鱼无食用价值而被清除,现数量已明显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2333797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金氏(Liobagrus kingi)属鲇形目,钝头鮠科,属。俗称:央丝。英文名:King’s bullheadd 。   濒危等级:濒危。   体长,侧扁,背缘拱形,自吻端向后上斜,背鳍以后微向下斜,腹面在腹鳍以前较平直。头稍短。吻钝圆,平扁,吻端几乎平直。口大,端位,横裂。两颌及犁骨有齿,前颌齿带为整块状;下颌齿带弯月形,分为紧靠的左右两块;腭骨无齿。须4对,鼻须、颌须各1对,颏须2对,下颏须伸达胸鳍基,前下颌须较短。眼小,背位,眼缘模糊。鳃孔大,鳃膜游离。体无鳞及侧线。头、鳍富有厚皮。脂鳍长,起点不甚明显,后端以一浅缺刻与尾鳍分开。胸鳍硬刺短,后缘靠近基部有锯齿3-4枚,基部有毒腺。胸鳍后缘圆凸。臀鳍外缘圆凸;尾鳍圆形。全身棕灰色,散有不规则的褐色小点,鳍黄色,背、尾鳍中央黑色。   生活于底质多石的急流水环境,为底层生活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个体小,无经济价值。   金氏?为我国特产鱼类,仅分布于云南省滇池。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尚较习见,但数量不多。近数十年来,由于人口急骤增多,生活及工业污水向湖内排放过多,湖水污染严重;其次,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大规模围湖造田,破坏了鱼类的生活及产卵环境等因素,使本种的数量明显减少,现已多年未再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0403673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俗称:金线鱼、小洞鱼、菠萝鱼。英文名:Golden-line barbel 。   濒危等级:濒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头细长,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发达;吻须短,颌须伸达眼后缘的下方。鳞细小,沿侧线鳞则比较大,侧线鳞61-69,侧线略下弯。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背鳍刺较细,基部粗硬,后缘锯齿细弱,顶端柔软分节,起点位于腹鳍稍后。全身呈淡黄色,头侧与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淡灰色圆斑;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金黄色。   金线鲃多生活于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积水较深处,生殖季节集中在湖边或湖出口的浅水区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生殖期为12月至翌年2月间,卵产于石砾之中。幼鱼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藻类和高等植物碎片;成鱼转食小虾和小鱼,也食浮游动物。   金线鲃为我国特有种,常见于云南东部的各湖泊中,其中以阳宗海和滇池为最多。   金线鲃为云南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体型较小,一般体长为100-230毫米,体重为50-250克左右,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云南地区的名贵鱼类之一。其肉入药鲜用,具有滋阴调元、暖肾填精的功效,主治虚劳损伤、肾虚滑精等症。   近年来由于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引种不慎、酷渔滥捕等原因,原有沿湖的鱼洞大都被围堵,生境的破坏致使其种群资源衰竭。现在滇池等湖泊中仅能偶尔见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31247153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似鱤(Luciocyprinus langson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似鱤属。俗称:竿鮈、棒子鱼、香花鱤、墨线鱤、杆条鱼。英文名:Shutfle-like carp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呈圆棒状,背鳍之后稍侧扁,腹缘无棱。头较长,其长大于体高。吻尖,圆锥状。口端位,口裂极深,几成水平,上下颌几等长,上颌末端达到或超过眼前缘的垂线;唇较肥厚,紧包于颌外表,下颌骨联合处内侧有1突起,与上颌的凹陷镶嵌;唇后沟前伸到颏部中断。无须。眼大,位较高,外突。眼后头长远大于吻长。鳃孔大。鳞小,侧线鳞90-100。背、腹鳍起点相对,背鳍无硬刺;尾鳍尖深叉状;其它鳍均短。体背侧青灰色带暗红,腹部银白,沿体侧中轴3-4行纵行鳞片具黑条纹,后段色深,尾柄背侧鲜红。   生活在大江河和湖泊的开阔水域的中、上层,善泳。亦喜栖息在底质多岩石的场所。幼鱼食浮游动物和鱼苗,成鱼专以鱼类为食。性成熟年龄较迟。生殖季节一般在3-5月份。产卵需有流水条件,故多在激流沙滩处繁殖。幼鱼无明显的集群现象,栖息在支流的缓流或静水处。每年涨水逆江而上,退水顺江而下。   似鱤主要分布在西江、南盘江水系,以及云南东南部的异龙湖及贵州南部;国外达越南的部分地区,如谅山等地。   过去曾为产区的经济鱼类。由于似鱤为凶猛性肉食性鱼类,体大,肉多而细嫩,肉味鲜美,为优质鱼,为产地主要捕捞对象。近年来的酷渔滥捕,包括电、毒、炸等违法渔法,加之江河上游兴建水利,拦河建坝,阻碍了此鱼的迁移通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此外,围湖造田、农田抽水灌溉,导致水位急剧下降,鱼类栖息、繁殖场所遭受破坏,因而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已成为易危物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楼主Lv.2 发表于 2006-9-1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北区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62258365600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银白鱼(Anabarilius alburnops)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白鱼属。俗称:小白鱼。英文名:Silvery minnow 。   濒危等级:濒危。   体长而侧扁,头后背部处稍隆起,而后平直,腹缘呈弧形,腹棱自腹鳍基向后延伸至肛门。头长略大于体高。吻尖。口端位,下颌稍突出。无须。眼大。侧线在胸鳍上方明显弯折。鳞极小,侧线鳞76-81个。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后缘光滑的硬刺,起点位于腹鳍起点后上方;胸、腹、臀鳍均短小;尾鳍叉形。体银白色,背部稍暗,腹部浅,各鳍灰白色。   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常在水草丛中觅食。食性杂,不同生长阶段食物组成不一样,体长110-170毫米,以枝角类为主要食物,其次是丝状藻、小鱼及虾等;体长171-335毫米时,则以小鱼和虾为主要食物,而枝角类很少。生长速度较之同一湖中生活的近缘多鳞白鱼(A.polylepis ,俗称:大白鱼、桃花白鱼)要缓慢一些,故有小白鱼之称。1冬龄鱼可达性成熟,4月分集群于浅水区的砾石滩处产卵。   银白鱼为我国特有种,仅见于云南滇池。   为中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为150-250毫米,体重54-270克左右。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滇池的主要经济鱼类,占鱼产量的50%。由于滇池围湖造田,湖面缩小,湖盆变浅,破坏了水生生物繁殖栖息场所,尤其是产卵场所的石砾滩涂受到严重破坏,迫使银白鱼产卵地的迁移,而新产卵场正是水质污染区。水环境的破坏和酷渔滥捕、湖中引种失误等原因,导致仅分布于滇池的银白鱼资源量大幅度下降。现在仅在捕捞季节偶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Service@cqh2o.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3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