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收到一套书《四川鱼类原色图志》。作者之一在扉页上题签上第一句写到”十五年风雨一路走来…”。 ![]() 写下这段话的是陈玉龙博士现供职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而他还有一个身份,资深的两江会员,正如他所说“15年风雨一路走来”,而今年两江也即将迎来自己的第十八个春秋。 陈玉龙博士在读硕士期间做实验(2005年) ![]() 初识玉龙的时候,那时他还没有就读博士,但是他对自然生态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解读和认知,至今两江上还保留着,他就读硕士期间写的一篇关于水坝和鱼类资源的文章,文章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虽然也有可供商榷的地方,但其中对国家自然生态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肺腑。而这篇2008年发表在两江的文章距今已经过了整整十三年。 白云苍狗,岁月悠悠,十三年过去了,玉龙已经由当初的研究生,转身成为了一名研究人员。 开展野外采样工作(2007年) ![]() 这套《四川鱼类原色图志》上下册,是他任副研究员期间与郭延蜀、孙治宇、何兴恒、靳伟四位老师共同合作完成,写书的时间漫长而繁琐,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开始的时候,陈玉龙博士和我就时有联系,他经常为这套书取得些许进展而兴奋不已,从初稿,到样书排订修删,我很荣幸的通过和他的交流,见证了这套书的成书过程,但我更知道这背后是他和其它几位老师组成的作者团队艰辛付出,在数十年漫长的岁月里,一点一滴的磨砺和积累。 第一版彩色打印校对样书 ![]() 翻看这套书,细心的读者就会明白其价值和魅力所在。通过作者团队近26年的日积月累,全书共记录了四川境内246种鱼类,包括7个新种,17个新记录,分属9目23科103属,丰富的彩色图片和详尽的数据资料,上、下两册近千页的详实,把分布在四川境内的中国鱼类几乎“一网打尽”。不得不说这是四川鱼类的集中洗礼,一次集体的闪亮登场。 书中附带了四川高原鳅属和四川裂腹鱼亚科鱼类的Cyt b 基因的系统发育NJ树 ![]() 通过和作者的交流和分析,我十分肯定的是,在未来几十年内,随着科学探索的深入,再有类似的四川境内鱼类图志的出版,也许可能在这套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修改和添补,但要想全面超越,几乎不可能。这套书会成为鱼类科研工作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籍。也会为将来四川鱼类研究乃至中国的鱼类研究,打下了夯实不破的牢固基础。 《华西都市报》关于此书的相关报道 ![]() 陈玉龙博士非常聪慧执着,对事物的发展很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为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直至出成果。这是一名优秀科学研究人员难能可贵的优良素质,其坚持十余年的研究已经有了成果,下一步市场的应用转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很期待他能再登高峰。 为本书做野外考察工作 ![]() 今年也是两江十八岁的生日,在这十八年里,我看到过很多身边的朋友如陈玉龙博士一般由莘莘学子,变成独挡一面的人才、这就是两江最大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人生至此的最大收获,为他们而高兴。 前些日子我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师弟”博士毕业,转读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我题写了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相赠留念。我想在《四川鱼类原色图志》面世获得巨大成功之际,也把此句送给作者团队的老师们,衷心的祝愿他们,再踏征程,在新的旅途中能欣赏更好的风景,拥有更多的收获,携手奋进,青山明月再铸辉煌。 张志钢 2021年6月 ![]() |
wangmingrong 发表于 2021-11-28 15:59
你好,我刚才看见您说的张氏䱗和䱗的区别,请问这些是您在哪里看到的?有没有哪些书籍记载,这 ...
版权所有 © 两江中国原生,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