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之前整理了一些关于HK的资料,为了让一些朋友更好地了解HK,从而希望各位更够更好地对各个种群进行保育,现在就发帖跟大家分享一下。
发现:
新会黑最先由一位江门鱼友(QQ名为“冈州单车”)于2007年最早在论坛发帖,最早在新会发现,而初次发表名字即为“新会黑”,之后就一直沿用至今。
分布(黑色阴影线部分)
按现在手头资料新会黑分布(自北向南)在新丰县,从化市,增城市,佛冈县,怀集县,广宁县,肇庆市,高要市,佛山市,新兴县,江门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具体就是地图上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同一条山脉及其附属山脉,水体海拔***米左右的河床为泥沙底的山涧,在山涧中段流速缓慢的回涡位,荒废的山塘及水坑都有分布。土壤为红壤,铁元素丰富,导致当地水体铁离子含量比较高,从而导致新会黑尾色以橙红色为主。原生地水体呈弱酸性。
特征
新会黑最主要特征臀鳍为橙红色。
在强光状态或状态不好时,头部后侧会显示出淡淡的退化黑色条纹。
尾巴颜色取决于红色素的多寡,表现出来有橙色(红色,红棕色),蓝色(紫色),橙蓝色。由于孤岛效应原因,各地不同种群尾色有一定差异和区别。其中蓝色和紫色尾巴只有在最早发现新会黑的原生地有采集到,其他地方暂时没有发现(图片转自网上,暂且借用一下)。新会黑的蓝色尾巴受多基因控制,暂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遗传规律。本人曾经用蓝配蓝尾,蓝尾配橙红尾,橙红尾配橙红尾,后代均有蓝尾和橙红尾同时出现。
橙蓝色尾巴个体暂时就只有在从化市采集到。(图片借用莫颜兄的)
整体身形短粗壮实,大多数地方种尾巴较短,尾展角度偏小。部分地方种群如新会黑肇庆种群,从化种群,新兴种群尾展比较大。公鱼一般能长到包尾8到9厘米,之前本人采集过最大的个体包尾巴有13厘米。之前有鱼友提出有网纹的是新会原生地的新会黑与其他地方新会黑种群的区别,本人并不同意这个观点。本人认为这个只是个体区别而已,因为在其他种群,本人也有同时采过网纹明显和没有明显的个体。另外只要自己繁殖一窝新会,把鱼苗带大也能够验证网纹问题。
网纹
战斗能力比较强大,耐打能力强。耐高温,耐浑浊水体,抗病能力较其他地方种强,繁殖容易,比较适合刚接触HK的朋友练手。
现状
由于环境保护的缺失,很多原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最先发现新会黑的原生地由于当地土地开发,原生地已经被黄土掩埋,保守估计种群数量至少比原来减少了90%以上。当地还有没有鱼残存还是一个问号。如果当地还有分布,剩下的数量能否维持一个种群的正常发展,这个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至于其他水体污染,旅游开发,人为随意放生其他物种,速生桉种植,开发山塘,电鱼这些就不在赘述了。
关于臀鳍划分新会黑的问题。首先新会黑橙色臀鳍这个特征能够正常遗传给后代,整个新会黑种群都有这个同一样的明显特征。而且在改变环境和状态不好的情况,橙色的臀鳍并不会有任何改变。其次说到尾色问题,其他橙色,红色,黄色,棕红色都是同一个相同的色系,有时候因为光照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深浅有所改变而已。而且在各个新会黑的地方种群都普遍存在这个色系。而蓝色尾巴之前也提到仅仅存在于新会黑的新会种群。如果以因为新会有蓝色尾巴出现,而把其他类似的佛山种群或者其他种群划分出去,这个没有任何说服力。有相同的特征,种群之间差异微少,而且各种群都同时分布在同一山脉上,所以这个完全就有足够理据把带有橙色臀鳍这一特征的鱼划为新会黑。
对橙红色尾巴进化的推测。当地土壤是红壤,铁含量比其他地方偏多,水体呈弱酸性,当地生物比其他土壤的生物体内多含有一些铁元素,这个应该没有疑问。因为当地红壤的原因,水中铁离子丰富,水体总体表现出来是橙红色和橙黄色。体色对于动物来说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保护色(伪装),第二就是有利于求偶繁殖。在红色的水体自然地橙红色对于当地的HK来说就成为了最好的保护色,能够有效躲过捕食者的眼睛。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而新会黑的蓝尾表现个人觉得只是新会种群偶然基因突变,而且这种突变能够有利于繁殖,于是蓝色基因就在新会黑的新会种群保留下来。但是这个蓝色基因突变并不一定适应其他地方种群,也许其他种群曾经出现过,但因为在红色水体中的蓝色尾巴毕竟醒目,更容易受到其他捕食者攻击,最终被自然所淘汰了。所以个人觉得新会黑的橙红色是由于要适应当地红色水体演变而来的。橙红色在原生地就是很好的保护色,有利于种群延续下去。
最后本人提出一个观点:把新会黑归为HK亚种。
亚种是某个种的表型上相似种群的集群,栖息在该物种分布范围内的次级地理区,而且在分类学上和该种的其他种群不同。
与同一种内的其他居群在地理分布上界线明显、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的居群。
亚种由于进一步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而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古生物学中将由于时代分布上的不同而使同一种内在形态特征上与其他居群有所不同的居群,也称为亚种,是为年代亚种。故亚种又可分为地理亚种及年代亚种。亚种名是三名之一。
种内占据不同地理分布区或宿主、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这一特征具有较强的遗传性。
种内两个异域分布的种群彼此间在分类上互有差异,而其差异个体至少达到种群总体的75%,即种群A中有75%的个体不同于种群B中的全部个体,则可认为这两个种群是不同的亚种。
对照以上亚种的定义和划分原则,新会黑完全符合划为HK亚种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