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中继线 于 2015-4-23 21:33 编辑
非常高兴,今天就收到了科学出版社寄给我的《中国原生观赏鱼类图鉴》一书。作为1980-90年代出版的《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之后又一部全方位的介绍中国原生鱼类的书籍,也是我国民间鱼类爱好者第一次参与制作的鱼类书籍,再加上本人的一些原生鱼照片也得以展现在此出版物之上,我感到非常兴奋。
在大致浏览了一下这本书之后,我对此书的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并希望作者能注意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若能再版希望能有所改进。
1,什么样的鱼能入选原生观赏鱼
首先要求本地原有的土著物种,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没有疑问。
第二具有可观赏性,这一点大家争议就大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怎么样选都会有人不满意结果。对于本书而言作者应该是自己敲定观赏鱼的概念的,书中的鱼也是作者心中的观赏鱼。就我而言,看到书最后几页的中国原生观赏鱼类附录以后,我就有一些不满的地方:大家讨论很多的青鳉怎么都没入选?连黄颡鱼都入选了,为什么大鳍鱯没入选?鲃亚科野鲮亚科裂腹鱼亚科很多物种没有入选?鲌亚科为何干脆一种都没入选?
众口难调,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来可以广泛征求爱好者的意见,最大限度满足大家的口味。二来干脆就把“观赏”二字去掉,更广泛的选入原生鱼类,不过这样工作量可能要有所加大。
2,关于鱼的分类问题
个人感觉本书关于鱼的分类采用的资料相对过时,多采用08年之前的资料,有一些分类上的调整都没有体现出来,可能是作者本身不是专门从事鱼类分类工作的原因吧。比如说窄条光唇鱼,现在认为是长鳍光唇鱼的幼体,而本书仍然把两者认定为不同物种。比如说副鳅,前几年中国的很多副鳅已经更名为荷马条鳅,本书依旧采用原来的分类。鲿科的较大调整在本书也没有体现出来。其实解决这一问题也不难,只要作者把所涉及物种与国际鱼类分类网站fishbase对照一下就可以看出问题。
此外,本书关于鱼的性状介绍只是泛泛的文字描述了一下,感觉有点照本宣科。我建议可以跟国外的一些鱼类图谱或者国内近几年出版的庄平主编的《长江中下游土著和外来鱼类》一书学习一下,把典型的性状描述出来,把性状和图片相互连接起来,方便一般读者进行初步的鉴别,这样意义更大。
另外,关于我提供的图片,作者错误的分配到的其他物种之下,我后来也补发了物种鉴定结果修改的文字但还是没给我更改过来,我对此表示不满。
3,观赏价值和资源量
观赏价值都不说了,这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想法。举个例子,又不得不让黄颡鱼躺枪了。黄颡鱼的观赏价值都是++,而我提供的很多种都只是+,我表示不服。希望能用客观的指标评价一个物种的观赏价值。
资源状况,这个要做出评价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调查起来确实相当费时费力。资源量的分级依据什么进行分级的?分布较窄但是在分布区是优势种,和分布广泛但是都是罕见种,怎么进行比较?我们都一无所知。就我所知的一些具体情况来举例,鲈鲤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濒危物种,此书资源量评级为++,而吉首光唇鱼是沅江流域以及邻近长江流域支流中数量很多的物种,目前鉴定的横纹南鳅在分布区资源量很高,在本书资源量评级都为++,那给人的印象感觉鲈鲤不属于濒危物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参考别的专业书籍,比如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来评级,对其中没有提到的物种就写个“未评估”。要是嫌麻烦就只简单的提两句近些年资源的变化或者干脆就不写。
以上是我读完此书后的一点建议和想法,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也参与进来和我讨论,也希望如果饿总还和西南大学的作者老师有联系的话给他们反映一下读者建议。虽然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些批评,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涉及的物种很多,图片和装帧都很精美,我们原生鱼类爱好者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大家收到书以后好好欣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