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鳉文思第三:关于水质

[复制链接]
3176 1
火焰变色龙Lv.2 发表于 2004-7-2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甘肃天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所谓的「水质」指的是水中所有物理化学性的特性。一般在饲养观赏鱼最常使用到的为酸碱值(pH)、硬度(hardness)与温度(temperature)这三个项目。由于将鱼的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因此,不同种类的将鱼也有不同的水质要求。从酸性软水、偏中性的水到碱性的硬水都有。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饲养将鱼之前要先弄清楚饲养的将鱼种类是属于何种水质,不要弄错了!!将鱼可是很容易因为水质的变化而升天的!!
    (1)pH
    属于酸性水质的将鱼,包括大家印象中的将鱼,就是像Aphysemions属、Nothobranchius属、Cynolebias属等。这些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将鱼种类,一般都是生活在森林覆盖、水流缓慢的小溪流中,常年的落叶和植物残渣加上水流非常的慢,造成水中含有大量的腐植酸,使水质呈现稳定的弱酸性。而长年沉积的腐植质,被分解酦酵完全而剩下无法迅速分解的植物纤维质,这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泥炭土。因此在饲养时,一般均是使用泥炭土来制造弱酸水质和偏褐的水色,好处是会一直稳定地释放丹宁酸,使水质缓慢变成弱酸软水和偏暗的水色。若要用市售的降pH剂(大部份为磷酸)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就要非常注意用量,用量稍大就会使pH骤变,将鱼是会受不了的。
   属于中性水质的将鱼,就是常见的黄金将、稻田鱼之类的。其大部分是分布在亚洲的种类,例如Aplocheilus属、Oryzias属与分布在非洲的Epipalytes属等,饲养上较为简单,也因此成为台湾水族馆非常常见的将鱼之一了。
    将鱼也有生活在碱性硬水的。最著名的,就是生活在东非坦湖的将鱼tan蓝珍珠和pum霓虹将了。另外,较少听到分布在东欧中亚的将鱼Aphanius属的也是偏碱的硬水当然,饲养时水质就是想办法调成碱性的硬水,像市售的增pH剂或是珊瑚砂等,都适合用来调整水质。
   (2)温度
   温度会影响鱼只的生理活动,加速新陈代谢,因此过高(但不致命)的温度,会加速将鱼老化。另外,高温会破坏体内的Vitamin C,使得骨骼的胶原纤维松散,容易产生鱼只驼背的情形。温度也会影响卵发育的速度,温度高会加速卵的发育、使卵孵化时间缩短,但也容易造成孵出畸型小鱼的现象。此外,较高的温度会加速水中有机物腐化分解的速度,因此,不稍加注意,容易造成水质污染的机会升高。
   将鱼分布范围广大,从热带、亚热带、温带都有。不过,像A属N属C属这类的,很多都是生活在森林隐密处,因此适合温度都较偏低,约二十度出头,有的甚至十七八度,因此在饲养时要注意。以台湾的天气而言,夏天动不动就三十度的温度对将鱼来说很不利,反而是像秋冬的温度比较适合。不过,分布在亚洲的将鱼,如黄金将(LIN)、稻田鱼(JAV)之类的,就比较没有这种困扰了。此外,在台湾会常见的将鱼种类,例如AUS、BIT、STR、GAR、GUE、EGG、NGP、RAC等,均是因为其可以安然渡过台湾的夏日高温,因此,才会"常见"。不过,仍有许多种类的将鱼,要熬得过台湾夏日的高温对于牠们是有点辛苦的,因此此时就必须实施适当降温的措施。一般常使用的降温措施,可以用冷水机、冷气、风扇等,依自身经济情况和使用喜好来决定。
   一般来说,适合饲养大部将鱼的温度在约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间,有些种类可以耐受到近三十度(如GAR);相反地,有些种类则需要低于二十度的温度才可顺利繁殖(如COE)。因此,在饲养之前,得先收集数据,找到该种将鱼适合的饲养温度,并且尽量控制饲养用水的温度,如此才可顺利饲养并繁殖。
   (3)硬度
   大部分生存于弱酸水质的将鱼种类,其所需的硬度均较低;相反地,生存于碱性水质的将鱼种类,所需的硬度较高。至于调整的方式,可以使用泥炭土、草泥丸、离子交换树脂等来降低硬度;使用硬度增高剂、珊瑚砂等来增加硬度。
   (4)其它
   其它水质因子还有许多,例如水中营养盐浓度(NH4+、NO2-、NO3-、PO3-2、SiO4-2)、浊度、水色、大肠杆菌数、总菌数、重金属、悬浮固体物等。不过,除了氨氮盐类之外,其它的水质因子对于饲养观赏鱼来讲较为不是那么受到重视。而氨氮盐类,当然是越低越好,此可以利用加强过滤系统的效能与定期换水来改善。
  总的来说鳉鱼普遍对水质都较为敏感,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的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

火焰变色龙楼主Lv.2 发表于 2004-10-1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甘肃天水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Service@cqh2o.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3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